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际行业动态

【国际专栏】FCI译文——供应链金融的新开端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点击:2684      时间:2017-03-17

 2013年2季度,银行业发行了一套解锁供应链金融市场真正潜力的独特法规和技术标准。这些标准能够帮助银行在企业客户从贸易交易开始时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例如当签订销售合同时。这种创新扩展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缓释和装运前融资的服务范围。还为地方银行和发展银行提供了对支持经济重要部分(中小企业市场)的机会。

企业的关键利益:1)营运资金及现金流情况得到改善;2)获得风险缓解、装运和装运后融资途径更便捷;3)支付、和解和评估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4)能够实现买卖双方的互惠共赢。

银行的关键利益:1)由于数字处理降低银行业务成本;2)由于加速数据匹配缩短业务交易时间;3)带来新的交易收入和提高客户满意度;4)提高核心竞争力。

行业标准是任何竞争生态系统的关键基础

面对短期流动性需求越来越大的压力,公司正在向内寻找方法来释放被困业务交易中的现金。现阶段首席财务官和财务主管正在重新审视物流供应链影响企业现金流的途径以实现对资本的管理。

供应链金融(SCF)的目的是提高供应链金融效率和降低买买卖双方的营运资金,供应链金融允许买家延长付款条件,同时能实现为供应商提供更好的融资条件。供应链金融作为公司最具吸引力的工具之一为各方团体创造了真正的多赢方案,例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丰富和巩固与贸易伙伴的关系。

几十年来,科技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各行业已经确定了定义结构化数据的标准化方法和交易对手之间方便高效地交流信息的需要。这些技术和商业协议也被称为“行业标准”,和人们之间沟通使用的语言一样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40多年中,行业标准已被证明是许多行业(包括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首先,行业标准为客户提供了较专业的商业产品标准。其次,为供给方之间营造了良好竞争环境,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

在他们完全专有的经营方案中竞争对手自然不愿意进行与短期商业目标和客户偏好相关的相互协作。在新兴产业中,商业活动相关者经常试图避免和同行业主体协同工作的机会,然而,对于通用的相互协作规则和标准,达成的协议被证明有利于行业总规模的发展。因此,协同工作的能力应被视为行业发展成长到下一个成熟度的关键里程碑。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嵌入在我们的手机系统中、连接212个国家的手机运营商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标准,正是因为这一标准,一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手机用户可以实现在超过50亿人口的范围内联系到网络条线上的任何人。

建立行业标准的关键方面是需要由非商业行业和在公共领域有权威的组织发起,40年前,金融服务中银行决定创建合作标准化机构合作以达到行业标准的目的,最终形成斯威夫特的产生。如今,斯威夫特的标准覆盖广泛的金融服务,包含银行之间与企业银行之间合作涉及的支付、外汇、证券、贸易和服务等。

斯威夫特为金融交易主体包括企业用户提供了主要的协同合作的益处,斯威夫特的标准如今被超过210个国家近10000家机构广泛使用。

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也决定开发新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以解决协同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扩大新兴市场的规模。
供应链图1.png

图1

    图1显示了在业务交易周期过程中触发较晚的供应链金融目前的服务范围,这也就是说,一旦订单需求一致,则顾客需求产生、发票已被批准,即供应链金融随之产生。

供应链金融:终结于交货

供应链金融(SCF)市场,被银行长期用来涉足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和提供早期的支付服务,过去五年已经实现了显著的增长。这些服务已证明其对大型买家和供应商的业务相关性和价值,现在由银行和非银行的技术提供商提供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价值都是建立在买卖双方双赢合作的基础上,例如大规模的买家也试图满足供应商营运的资金需求。

通常买家通过他们的银行合作伙伴实现提前付款,因此买方在交易过程中尽早批准发票,以最大限度地为需要营运资金的供应商提供融资机会。这些服务也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银行已经准备好使用电子和自动化的交易流程向客户提供融资,因为他们在支付和现金管理服务方面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不足之处

银行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在金融市场上取得的进展毋庸置疑,每家银行已经独立开发了大部分的服务,且几乎所有服务都不使用任何共同基金。从业者提出的行业缺陷可以总结如下:

应用过程较晚:核准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起始于倒数第二阶段交易发票批准时,而企业融资和规避风险的需要在订单生成阶段就已经产生了。银行的真正机会是在交易过程中尽可能早地参与其中,如今供应链金融产品被作为买方的具体方案而提出,因此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买方扩展到了卖方,特别是在付款保证方面表现更明显。

供应商的诉求难以实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需要买方的交易对手即供货方获得买方银行认可,因为供货商希望通过买方银行提供的各式供应链金融产品中获益,因此大量供应链金融平台面临操作问题。理想情况下,供应商将接受自己选择的本地银行合作伙伴的服务,而不是买家提供推荐的银行合作伙伴。

了解客户(KYC)成本:当存在供应商被列为新客户情况下大多数银行则要求开展KYC检查,这一过程增加了银行的业务成本水平并且会将银行的商业活动置于风险之中。

专有模式:如今产品使用对企业客户来说更复杂、更昂贵的专有模式去整合其内部应用(如ERP系统),而所有的参与方均想从端到端的自动化中获益,并限制缺乏标准化产品定义的加工成本。各种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命名和定义从一个银行到另一个银行均有所不同,这使得客户进行产品对比和改变合作对象的工作变得尤为艰难。然而,该行业开始重视并努力解决此类问题,并试图通过对外贸易银行业者协会和国际教师协会联合会形成全球认可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尽管存在上述不足,但是在没有依靠强大的操作系统的基础上,供应链金融市场仍实现了较好的发展。由于没有标准的互操作性,市场正在面对一些困难,这就是银行决定为这个市场发展特定的国际计算中心和全世界银行间金融电信学会标准的原因。

行业标准将有利于银行供应链金融规模的发展

例如目前供应链金融背景下的限制,银行已经提出了新的法律和操作标准,这些将有助于使得市场中的市场规模和产品范围达到新水平。通过引入该标准,银行计划将市场从三角模型(或单银行封闭的模型)转变为四角模型(或双银行交互操作模型)。银行也打算超越目前的早期支付服务扩大其产品范围。具体做法如下:

包含供应商的银行。从典型的三角模型转变成四角模型将允许大型银行通过与当地银行合作而实现扩大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范围的目的。四角模式将使得代理银行接触到大量的供应商,通常包含中小企业,这需要依靠本土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四角模式还将消除买方银行不必要的工作成本,以及了解客户的相关费用。

提前开展。在交易的一开始就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银行将能够提供多种需求,例如提供装运前融资,采购订单一旦达成一致该需求就会产生。银行也将在任何节点提供付款保证,这是在早期阶段对卖方至关重要的服务。在发票审批前,延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也将成为可能。

供应链图2.png

图2

该图说明了目前需要加入银行平台的供应商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当地银行参与其中他们所能获得的机遇。

供应链图3.png

图3

该图则比较了三角模型的不足和四角模型的优势。

企业需要的不只是应收账款融资

在2013年第二季度,国际商会(ICC)和SWIFT快速推出新的企业供应链金融法律规则和技术标准。这些标准使得银行通过代理银行协议进行协同工作,以实现在四角模型中提供风险缓释和货物转运前后的融资。法律规则与电子信息的相结合,创造的独特效率效益迄今为止在贸易行业尚未出现。

广泛关注的银行付款责任(BPO),新的贸易结算工具为买家和供应商(不论大小,地理和行业)提供了全新的安全支付方式和贸易融资款。银行付款责任是易于企业客户使用的,因为它是作为仅次于现有付款方式(例如信用证、预付款、开放账户支付)的新付款条件,并作为国际计算中心国际销售合同的有力证明文件。

银行将延长他们的代理银行关系到银行付款责任的统一规则

为了提供银行付款责任服务,银行需要实施银行间银行付款责任的统一规则以及底层通讯标准。这是SWIF通过ISO 20022标准(银行间的通讯和交易匹配的云应用程序,称为贸易服务效用)推进的。

供应链图4.png

图4

该图表明银行付款责任及相关ISO 20022标准使得银行扩大供应链金融达到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

供应链图5.png

图5

该图表明银行付款责任融入两银行模式和重新使用代理银行,因此企业可以从他们选择的银行付款责任中受益。

发展银行也有机会提高他们的影响力

由于使用银行付款责任的全球预期和新兴市场中中小企业对装运前融资的高需求,在银行付款责任贸易中多边发展银行的参与在一些地区将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情况下,多边发展银行可以通过建立类似信用证的技术对由买方银行发起的银行付款责任提供担保。

Steven Beck提出多边发展银行的目的是支持当地银行以及中小企业市场,且新的银行付款责任贸易结算工具是扩大亚洲中小企业出口融资的有效途径,这一新的机制将对这一经济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供应链图6.png

图6

此图描绘了多边发展银行如何涉足银行付款责任交易。

 

来源:商业保理专委会悦达保理研究院


电话:010-64515363 ,010-64515241
传真:010-64515363
邮箱:cfec@cfec.org.cn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制度规范 | 保理融资 | 联系我们
微博: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委会
微信:商业保理专委会
版权所有 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贸远大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283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43号    技术支持:天逸财金科技